隨着經濟發展的日新月異,繼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之後,數字經濟爲經濟發展帶來了爆發性的增長活力。
雲計算、大數據、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衆多數字技術的推出,對改變經濟形態、優化社會結構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在新冠疫情席捲世界、全球經濟下行的當下,我國數字經濟仍展現出強大的抗衝擊力和發展韌性,在維持消費、保障就業、穩定市場、提振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做出了重要貢獻。
峯會現場
11月20日,由《證券日報》主辦的“2020數字經濟領航者峯會——數字化轉型的紅利藍海”(以下簡稱“峯會”)在北京成功召開。來自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北京上市公司協會、騰訊集團、聯想集團、用友集團、石化盈科等多家政府部門及行業龍頭企業領導圍繞數字經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周昌參加圓桌論壇話題討論
在峯會首場圓桌論壇環節,石化盈科行政總裁周昌圍繞“‘上雲’—數字化時代的基礎設施和普惠服務”這一話題發表觀點——
上雲是在近十年流行起來的,企業對於數字化過程中數據的管理,首先考慮的是安全問題。以前企業的系統是從服務器到應用系統的建設,當數據上雲以後,所有數據都在雲端,大家擔心的首要問題就是安全問題。其次考慮的是維護問題。原來有專業的公司對企業的數據進行維護,數據上雲後,維護也將發生改變。再次就是上雲的成本。企業需要摒棄原有的系統,將數據上雲,肯定要增加相應的成本。
以中國石化爲例,前幾年一直要求數據上雲。從安全的角度,我們將孤立的單個系統數據上雲,需要有安全策略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在數據維護方面,中國石化有一百多家單位,不可能每個單位都有專業的安全專家或建設方面的專家,通過雲上平臺,在數據維護工作上具有較好的兼容性。在成本方面,看起來上雲的前期過程增加了一些成本,但在整體的建設實踐過程中,卻大大降低了企業成本。
中國石化上中下游一體化以後,有三萬多座加油站,包括電商和金融科技等產業,集團規模十分龐大,爲了把上百個下屬企業多個單位集合起來,中國石化從2002年開始了ERP的建設,尤其是近些年雲計算的出現,降低了集中建設實施的門檻,現在中國石化打造石油化工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利用中臺效應把所有數據彙集起來,打造智能工廠、智能研究院。出於安全考慮,在彙集數據時,中國石化建設了私有云,在賦能中小企業時,採用了公有雲和混合雲,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上雲,讓企業獲得更大的效益。
石化盈科作爲流程製造業智能製造領域的先行者,目前在經營管理、生產營運、客戶服務三個方面大力推進能源化工行業企業上雲上平臺,推動石化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同時,依託多年服務中國石化的經驗,石化盈科提出了數字化轉型的方法論,通過賦值、賦智、賦能、再賦值的閉環,幫助企業以數據爲核心,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爲基礎支撐,通過組織與流程變革,實現業務創新發展,助力能源化工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石化盈科獲數字經濟燈塔獎
會議同期發佈數字經濟領航者獎、數字經濟掌舵人獎、數字經濟風帆獎、數字經濟燈塔獎等榜單,石化盈科獲數字經濟燈塔獎。
(本文根據證券日報網相關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