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時評:共同構成算力產業發展壯大的厚實根基

隨着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融入千行百業,無處不在的算力,正在成爲激活數據要素潛能、驅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新引擎。加速釋放算力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潛能,才能促進算力融合應用走向更廣、更深、更精的領域。

前不久,工信部發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近5年平均增速超過30%,算力規模位居全球第二。作爲數字經濟時代新的生產力,算力發展水平的逐步提升,意味着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底座正不斷夯實。

算力代表了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是數字化技術持續發展的衡量標準。它能讓“聰明的車”更安全地行駛在“智慧的路”上,能讓飛架在河流山川上的電網實現智能巡檢;它是遠程輔助診療的有力支撐,也是氣象AI預測模型的重要依託;它存在於雲端的信息服務,也遍佈於各地的基礎設施。隨着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融入千行百業,無處不在的算力,正在成爲激活數據要素潛能、驅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新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戰略佈局,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雲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有數據顯示,每1元的算力投入,能帶動3—4元的產出。近年來,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國算力產業發展基石更加堅固,發展前景更加廣闊。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啓動建設多條“東數西算”幹線光纜,在用數據中心機架規模超過590萬標準機架,服務器規模近2000萬臺。在此基礎之上,算力正從金融、科技、航空航天等領域向政務、工業、交通、醫療等領域加速拓展。算力“沃土”,正孕育着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

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要切實增強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算力供給能力。《“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隨着數字技術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數據體量將更加龐大,全社會對數據資源存儲、計算和應用需求也將大幅提升,數字化轉型需求會更爲旺盛。這既爲算力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也對算力產業全鏈條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推動算力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夯實算力發展根基。包括高性能芯片、數據中心、網絡等在內的基礎設施,是算力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仍有較大發展空間,需堅持適度超前原則,以建代用,儘可能提高算力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與此同時,要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加快高端芯片、核心算法等技術的研發突破,通過產學研聯合攻關增強算力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可控性,讓算力的自主可控水平不斷提升。

推動算力產業高質量發展,要豐富算力融合應用。發展壯大算力產業,關鍵在用,以用促建。通過鼓勵國內企業和行業組織在成果轉化方面強化合作,可以促進算力產業供需對接。要推動全社會上雲、用數、賦智,繁榮線上消費業態,也要推動多元算力服務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技術融合創新,降低算力使用門檻,合理配置優質算力資源。加速釋放算力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潛能,才能促進算力融合應用走向更廣、更深、更精的領域。

數字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大局。作爲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生產力,算力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點。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誰的計算能力更強,誰就能夠在發展中抓住先機、贏得主動、搶佔未來制高點。我國算力產業鏈條相對完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算力產業生態初步形成,一大批供給普惠化、業態多樣化的融合創新成果正競相涌現,共同構成算力產業發展壯大的厚實根基。持續加強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算力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拓展融合創新應用,我們一定能推動數字經濟不斷邁上新臺階,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
2022-08-25